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1-20
改善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排放研究
傅海荣 莫辽昆 王 烽 郭水钢 徐 涛
(绍兴市清能环保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对居住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对五大烟气排放指标提高,发电厂对烟气实现超净排放的改造已经成为一种板上钉钉的事实。本文介绍试对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南北两侧预留的返砂管和炉内喷钙点进行优化改造,改造后能提高炉内的脱硫效率及增加入炉二次风的刚度,以消除锅炉存在的中心贫氧区,增大二次风的比例,加大炉膛密相区燃烧份额及湍流度,使物料燃烧更充分,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热损失,提高了烟气排放的可控性可行性研究。
关键字:燃烧; 二次风; 炉内喷钙; 烟气排放
0 引言
垃圾焚烧炉必须保证的工艺条件:生活垃圾预处理、焚烧温度850~1000℃、较大的湍流程度,燃烧烟气必须在850℃以上滞留时间不少于2秒,过剩空气系数。垃圾焚烧过程中的传质传热与湍流度密切相关,湍流度越高,垃圾燃烧所需氧气越充足,燃烧反应越完全。增大湍流度能削弱炉内的还原性气体,减少灰飞中C和CO含量,使各种垃圾燃烧所产生的有机气体,二噁英充分氧化燃烧,抑制二恶英地再合成,减少二次污染。另外,炉渣中热灼减率不得大于3%,炉膛内保持负压,一般控制在-50~-80pa。
1 二次风投入的必要性
在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中,“3T+E”控制能通过调整一、二次风比例保持6:4不变,就能有效地控制炉膛的热负荷(温度场)。根据“3T+E”控制,能有效地控制炉膛内的燃烧份额的变化。在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密相区中(及炉膛下部,以上部二次风喷口为中心),物料的流化形式基本上处于湍流流化状态,在炉膛中上部,即稀相区才逐步过渡到快速流化状态。由于二次风量的加入,二次风喷嘴以上烟气流速显著提高,使更多的物料参与炉内与炉外循环,使较多未燃尽的循环物料通过返料装置返回密相区,在密相区重新燃烧释放热量,在炉膛中上部与水冷壁进行热交换,提高传热系数和传递能量,维持密相区床层温度,使锅炉负荷上升。
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因焚烧物质的多样性,炉内含氧量波动大经常造成缺氧燃烧,这是造成烟气指标波动的重要原因。增加入炉二次风的刚度,以消除锅炉存在的缺氧燃烧,增大二次风的比例,加大密相区燃烧份额,降低上层物料浓度。
(完整内容点击下方链接)
56 改善垃圾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排放研究(2023.0102).docx